2018年有个村民在家附近逮了4只野鸡,被判了5年,并罚款1万元。在中国,野鸡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,任何人捕杀都是违法的。
英国的野鸡却享受着截然不同的待遇。在那里,野鸡不仅被视为害鸟,还被政府鼓励猎杀。
从400万只到如今的6000万只,它们的数量不减反增。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?
英国野鸡的繁殖与放生
在英国,野鸡的泛滥背后,有着一个颇为“英国式”的缘由——狩猎文化。
英国人对狩猎的热爱可谓源远流长,从皇室到平民,无不对这项古老的活动津津乐道。野鸡作为一种传统的猎物,自然成为了这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起初,野鸡仅在皇室的猎场中作为娱乐出现,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种活动逐渐普及到了民间。
为了满足人们对狩猎的渴望,英国出现了专门养殖野鸡的农场。这些农场每年都会向野外释放大量的野鸡,以供人们射杀取乐。
在过去的50年里,英国总共向野外释放了超过5700万只野鸡。这种做法初衷是为了维持狩猎的乐趣,却忽视了一个事实:野鸡的繁殖能力极为惊人。
野鸡一年可以繁殖多次,每次可产下数只幼崽。在没有天敌的自然环境中,这些被放生的野鸡迅速繁衍,数量不断攀升,最终导致了野鸡在英国的泛滥。
英国政府的野鸡猎杀奖励
面对泛滥成灾的野鸡,英国政府可谓是绞尽脑汁。
他们提出了一系列奖励政策,鼓励民众参与到猎杀野鸡的行动中来。
每猎杀一只野鸡,政府甚至愿意提供200元的奖金。此外,还成立了专门的组织,旨在更有效地控制野鸡的数量。
然而,这些看似慷慨的措施,实际上效果并不理想。尽管政府的奖励政策吸引了一些人的参与,但真正能有效猎杀野鸡的猎人并不多。
据调查,有超过三分之二的设计者无法准确判断猎物的距离,导致他们的射击往往不能命中要害,许多野鸡只是受伤而非丧命。这些受伤的野鸡继续在野外繁衍生息,反而加剧了野鸡的泛滥问题。
政府的奖励政策在经济上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,而取得的效果却微乎其微。英国政府的这一举措,不禁让人想到“用钱治病”的寓言,虽然花费了大量的金钱,但问题却始终未能得到根本的解决。
网友对野鸡泛滥的幽默建议
在野鸡泛滥的问题上,网友们的评论可谓是亮点频出,幽默感满满。
面对英国政府的奖金政策,不少网友调侃道:“如果英国政府出钱请人治理野鸡泛滥,我愿意自告奋勇去帮忙!”这样的评论不仅表达了网友们对这一现象的关注,也透露出一种对跨文化差异的幽默感。
英国政府虽然采取了奖励措施,但在野鸡泛滥的问题上进展缓慢,这在网友们看来无疑是一种“有奖征答”的机会。
他们纷纷在社交媒体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,有的建议引进野鸡的天敌,有的则提议改变狩猎方式。
不过,更多的网友则是对英国人的“射击技术”进行了善意的调侃,认为他们应该提高自己的瞄准水平,或者考虑更换更为先进的武器。
别让“吃货”变“ 吃祸”
同样是野鸡,在中英两国的遭遇可谓天壤之别。
昔日医典《本草纲目》曰:“雉肉有补虚损、益气力、强筋骨之功效,可壮阳气、美颜色,止久痢、治脏腑痹痛。”
自古以来,雉鸡(野鸡)作为滋补佳品备受推崇,在五六十年代闹饥荒的期间,野鸡就成为了难得的美味佳肴。那时候,尽管解决了温饱问题,狩猎野鸡的行为仍屡见不鲜,北方的野鸡数量基本保持稳定。
后面随着社会的进步与人们生活水准的提升,对雉鸡的需求日渐增长。其华丽的羽毛常被用作装饰品,令某些商贩为了丰厚利润滥捕雉鸡。
这一趋势导致了雉鸡数量急剧下降,面临灭绝危机。
于是,政府部门为保护生态平衡,就将雉鸡纳入保护范围。成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,禁止非法捕猎与食用。
法律保护实施后,滥捕行为得以制止,雉鸡数量开始逐年恢复。
现今,野鸡数量已远超历史水平,甚至呈现过度繁盛的态势。尽管过剩的雉鸡种群对农耕庄稼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,但遵循动物保护法的原则,人们仅得采取驱赶等非暴力方式,不容捕猎或伤害这些受到保护的生灵。
物种泛滥
野鸡泛滥的现象,不仅是一个关于动物种群控制的问题,更是一个关于生态平衡的教训。
在一个生态系统中,每个物种都有其独特的地位和功能,种群数量的失衡可能会对其他物种乃至整个生态环境造成影响。
野鸡数量过多,无疑会与本土物种竞争资源,影响食物链的平衡,甚至可能导致一些物种的数量急剧下降。
然而英国野鸡的泛滥还没有解决,大闸蟹的泛滥也成了大问题。
在中国大闸蟹一直是难以比拟的佳肴,而在英伦之岛,这道美味却成了意想不到的难题。
近期的消息显示,英国多个地区,包括纽卡斯尔、曼彻斯特、斯旺西、格拉斯哥以及布莱顿等,都确认了大闸蟹的踪迹,它们的出现对当地生态系统构成了不小的潜在风险。
在英国,大闸蟹被视作令人忧心的农业“害虫”。它们有喜欢挖掘河岸的习惯,从而引发了河岸侵蚀问题,同时它们还以捕食水中的鱼为生,对渔民的渔网造成了破坏,影响了渔业的发展。
另一个让英国当局担忧的是大闸蟹强大的扩张能力,它们不仅具有极强的侵略性,还有在欧洲其他国家落户生根的趋势,因此英国相关政府部门对其保持高度警戒,将其列为需重点监控的30种非本地物种之一。
不论是捕猎还是销售大闸蟹都是明令禁止的,这使得阻止其进一步蔓延变得尤为具有挑战性。
尽管有声音建议通过捕食来遏制大闸蟹的数量,但英国的专家们却一致认为,这一方法并不实用。
还有德国的小龙虾,似乎找到了乐园。合适的气候条件和缺乏自然捕食者,让小龙虾在那儿得以恣意繁衍。
小龙虾在中国可是人们口中的一道美食,夏天下酒首选,甚至受欢迎程度让小龙虾身价倍增,市场偶尔还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。
而德国的政府却在试图解决小龙虾这一难题,结果却收效甚微,甚至一度到了打扰当地居民日常生活的程度。
因此,外国网友纷纷在网络上提议,希望中国的餐饮业能助一臂之力,对小龙虾进行“整顿”。
这与我国内小龙虾供不应求的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。如果国外能向我们中国的美食家们取经,问题或许能迅速得到解决。
与此同时,我们中国广大的民众也应该自觉地保护动物,维护生态平衡。
切勿因一时贪婪,滥捕滥食,破坏自然环境。对于自己所做的一切,迟早都要承担相应的后果。